稳定币会否取代银行?银行又如何应战?
香港《稳定币条例》将于今年8月1日生效。随住稳定币愈来愈受关注,市场出现一个问题:稳定币会否成为传统银行的「致命威胁」?而银行,又会如何应对这场金融革命?
为什么稳定币威胁银行?
稳定币系与美元、欧元等法定货币1:1挂钩嘅数字代币,如泰达币(USDT)、USDC等。过去几年,稳定币愈来愈多用作:
跨境支付 → 比传统汇款更快更平
资金储值 → 减低货币波动风险
交易结算 → 在加密市场或代币化资产作「稳定单位」
若功能愈趋普及,银行恐受冲击:
存款业务
资金转放稳定币,银行失去存款来源,影响放贷及利息收入。
汇款及跨境支付
传统跨境转账慢又贵;稳定币可秒转,手续费仅几美分。银行若无法追上,难免失客。
资本市场角色
若证券交易改用稳定币结算,银行可能失去结算、清算、保管角色。
银行会否被淘汰?
虽有威胁,但说稳定币能「淘汰」银行仍言之过早,原因包括:
信任优势
银行具多年监管信誉及法律保障,而稳定币透明度仍受质疑。
监管环境
稳定币发行门槛提高,银行本身已有完善监管框架。
银行如何应战?
银行唔系坐以待毙,已积极:
探索自家稳定币
如摩根大通推出 JPM Coin,用于内部清算或大客户交易。
成为稳定币保管人
为机构或高净值客户提供加密资产托管服务。
协助发展 CBDC
各国央行研发数字货币,银行可成为发行及流通节点。
稳定币的确对银行构成挑战,特别系跨境支付及结算领域。但短期内,银行仍掌握信任、监管及资金池优势。未来或并非「取代」,而系共存甚至互补。
对投资者而言,呢场变局不只是科技竞赛,更可能改写金融格局。稳定币概念股与金融股之间点分配,将成新课题。
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